查看原文
其他

学处|修福修慧修净土:有福之人更要惜福、积福、自求多福

灵隐寺 2024-03-19


修福


福的意义与类别


什么叫做福呢?福是指人间富贵寿考,子孙繁盛,身体健康而言。人生得意之极,该是五福临门。所谓的五福,一曰寿,二曰富,三曰康宁,四曰好德,五曰考终命。但此仅人间有限的、无常的俗福,还不及天上的洪福;而天人的洪福,又不及二乘圣人无我的清福;二乘圣人的清福,又不及菩萨无相之福。为菩萨无相布施,内不见有能施之我,外不见有所施之物,于其中间,亦不见受施者,所谓“轮体空”,故其所得之福,既大且胜。但是菩萨之福,仍不及诸佛实相之福,因为诸佛因中,福慧双修,所谓“三祇修福慧,百劫种相好”,直至福足慧足,圆满菩提、归无所得时,其福报之大,简直不可思议。


无论是人间世俗之福,抑或天上洪福,二乘清福,菩萨无相之福,诸佛实相之福,皆靠自己耕耘,自作自受,既非人与,亦非天赐。如果人能敬心布施,必然大富大贵;人能慈心不杀,必然健康长寿;人若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必然如意吉祥,消灾免难;人能无相布施,广修福慧,必定成佛。所以说:祸福无门,唯人自招。无福之人固然要修福,即使有福之人,更要惜福、积福、自求多福。



如何自求多福


若想自求多福,必须修福。修福就是种福,譬如农夫播种于田,努力耕耘,必有收获。修福之人,若将福德的种子散播福田,自当获得福报的果实。


何谓福田?《无量寿经净影疏》说:“生世福寿,如田生物,故名福田。”世间福田,又可分为多种:


一是敬田悲田两种。对父母师长及三宝生恭敬心,供养侍奉,名敬田。对贫苦大众,悲愍同情,平等救济,解人困苦名悲田。


二是报恩福田、功德福田、贫穷福田等三种。对父母师长及凡有恩于我者,皆孝敬侍奉,以种种物质供养,精神安慰,自可增长自己福报,名报恩福田。恭敬三宝,功德殊胜,必得大福,名功德福田。对世间贫困之人,同情援助,施其所需,救急扶危,积福必多,名贫穷福田。


三是趣田,苦田,恩田德田等四种。对一切畜生平等爱护,是趣田;对苦恼群众,平等救济是苦田;对父母师长孝顺恭敬,供养侍奉是恩田;对三宝恭敬供养,是德田。


四是《梵网经》中所说,一佛,二圣人,三和尚(受戒本师),四师长,五僧人,六父,七母,八病人。凡对以上八种人生恭敬心,布施供养,慈悲护念,能生无量福,故名福田。然八种田中,尤以看病福田,是为第一。佛在世时,曾亲为有病比丘照顾汤药。而唐朝悟达国师,亦因慈悲心侍候病僧,得免人面疮之苦,以解多世之冤。


修福的人除广种福田,乐善好施外,还要慈悲一切。因为一切众生,无不于我有恩;我人的衣食住行,无不倚赖众人的供给,假如农夫不耕,工人不织,交通不发达,商人不转运,我们就无法解决日常生活所需。假如无师长的传授与教导,如何增长知识?如无法律的保护,医药的服务,秩序的维持,以及公共事业的推展,人又如何安居乐业?因此,人不但要报答父母师长之恩,也要报答一切人的恩。所以佛说:父母恩、师长恩、三宝恩、国土恩、众生恩都要报答。人与人之间相处,如果能抱持报恩之心,互相恭敬,互相尊重,互相爱护,互惠互助,何止是种福,而且大家都有福,简直是造福人群,福利社会,其福报之大之多,实不可限量。


或有人说:贫穷布施难,我原本想修福,可惜经济有限,教我如何种福?当知修福,并不限于金钱,金钱只是财布施之一。此外,家中所堆积的杂物,可以布施,堆积的衣服,可以布施,个人知识,可以布施,个人力量,也可以布施。


在家中恭敬侍奉长辈,是修福;照顾爱护下辈,也是修福;到佛门顶礼三宝,是修福;协助众人,清洁道场,亦是修福;在社会奉公守法,是修福,保持公共卫生,也是修福;甚至劝人行善,或济急扶危,都是修福。只要发心,只要肯做,随时随地,都是福田,随时随地皆可以种福、修福。


修福之人,除了广种福田,还要惜福,积福,切莫损福。俗语说“有福不可享尽”,否则乐极生悲,福尽还堕,比无福之人更苦。佛教劝人种福,培福,积福外,还要惜福。最好是由修有漏之福,进修无漏之福;由修人天小果之福,进修佛道广大无限之福。昔日梁武帝问达摩祖师:“吾即位以来,广修佛寺,度人出家无数,功德如何?”师说:“毫无功德。”原因是武帝所修,皆是有漏之福。达摩祖师认为,有漏之因,所得仅人天小果,福尽还堕,对于见性成佛,毫无补益,故有此言。可惜武帝着相布施,不悟圣人之旨,致使话不对机。


至于无漏之福,是从无漏心生。所谓无漏心,即是无我之心,以无我之心而行布施,便是无相布施。《金刚经》言:“菩萨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。”又佛问须菩提:“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,以用布施,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?须菩提言:甚多。佛言:若复有人于此经中,受持乃至四句偈等,为他人说,其福胜彼。何以故?须菩提,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,皆从此经出。”读此,可知无相布施之福虽大,但仍不及修慧。因为修福,加上修慧,福慧双修,才是成佛的真因,才可以福足慧足,觉悟成佛。





往期回顾




藏识
藏识|您认识灵隐寺中的这几位“小朋友”吗
藏识|五月十六 道济禅师(济公)圆寂日——如今收拾归来 依旧水连天碧
藏识|灵隐寺大雄宝殿的国运禄位
藏识|还源去,无须更远寻——傅大士在杭州的遗迹寻访

☀巡觅
巡觅|朝礼灵隐寺的四个年头:温柔、从容、简单、坚定
巡觅|1996年10月摄于灵隐寺药师殿前
巡觅|灵隐归来勤诵经
巡觅|佛已了然我心事

☀学处学处|《华严经》中的十种善知识
学处|“我的父亲是佛陀”——今日父亲节 学习释迦牟尼佛如何教子
学处|佛学和学佛要分清楚
学处|《华严经》汉译本介绍

☀观照观照|断根本烦恼,得解脱自在
观照|考前睡不着,文殊妙智来帮助
观照|即便是躺平,也要去极乐世界躺啊
观照|改善自己的命运

开示开示|倓虚法师:六道轮回之由来
开示|圆瑛法师:佛教以一心为宗,觉悟为要,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
开示|印光大师: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,凡夫不可学彼喝酒吃肉
开示|太虚大师:学佛之简明标准

一偈一偈|《佛说八大人觉经》——无常无我觉①
一偈|《佛说八大人觉经》——无常无我觉②一偈|《佛说八大人觉经》——无常无我觉③一偈|《佛说八大人觉经》——无常无我觉④

物语物语|玉兰——春日无限 玉兰花开山寺中物语|茶花——不见茶花 怎知春深如海
物语|海棠——着意寻春春不见,东风吹上海棠梢物语|七叶树——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

☀常识常识|入世的精神:持戒
常识|入世的精神:忍辱
常识|入世的精神:精进
常识|入世的精神:禅定

☀素食素食|今日要吃的是粽子,甜的、咸的都好
素食|防暑热,多果蔬
素食|是夏天的味道啊
素食|安心素食好食在

☀分享分享|佛教与节约
分享|阳光洒进了我的心里分享|供花四悟
分享|夏长万物 皆念三宝

☀赏析赏析|千年大雄宝殿中的七佛巨像
赏析|海外佛画典藏:十五世纪华严三圣像
赏析|清代石涛:罗汉图四条屏
赏析|明代(托名李公麟)白描长卷《华严经变图》

☀历史历史|字字珠玑的佛经在翻译时都有哪些规则
历史|佛经都有哪些翻译方法
历史|南北朝时南朝佛教的兴盛
历史|南朝历代相承的佛典翻译事业

☀阅读阅读|诗偈中的生、老、病、死——傅大士《四相诗》品读
阅读|丰子恺:作父亲
阅读|丰子恺:送考
阅读|丰子恺:送阿宝出黄金时代

☀故事

故事|释迦牟尼佛度化的第一位居士与第一位信女

故事|为什么以关公的生日作为伽蓝菩萨圣诞

故事|佛陀的无能为力——琉离大王灭释种

故事|佛陀的身体也会受伤吗


☀视频视频|历史珍影 九十多年前西方摄像师眼中灵隐
视频|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视频|灵隐七叶树花盛开——华开便见祖师面 叶布还惊帝网张
视频|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(上)

编辑|海涛

责编|妙声




点击文末【阅读原文

随喜华严法会、供佛斋僧、每月放生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